此次禁限摩給傳統摩幫重重的打擊,現在除了重慶,即重慶摩幫,廣東摩幫、江浙幫的覆蓋范圍都在實行禁限摩,以前在北方平原城市禁限摩,現在則是到了摩幫所在地,一波比一波強的禁摩措施又是雪上加霜。
我們承認禁限摩一開始的初衷是好的,90年代群眾的安全意識尚未健全,安全駕駛的理念傳播受限,禁限摩政策的實施的確減少了摩托車相關的交通事故和傷亡人數,但同時摩托車制造企業的發展也舉步維艱。曾經中國摩托車的銷量世界第一,但是隨著全國100多個城市禁限摩政策的實施,摩托車只能向城鄉結合部以及農村發展,最近的禁限摩政策甚至連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市區也開始了,甚至連印度阿三的摩托車銷量都已經趕超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了,而在越南,中國摩托車被越南人嫌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。
長此以往,禁限摩的最終結果,就是中國摩托車制造業在國內徹底消失。縱觀世界各國,都沒有中國這樣嚴厲的禁限摩政策。這種情況下,即便國內的摩托車企業技術升級又有和意義?即使他們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摩托車技術研發基地,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。那又怎樣?摩托車制造業難道沒有存在的價值嗎?禁限摩之后交通真的會變好嗎?
實際上并不是,先說價值。有人說摩托車沒有多少技術含量,是比較低端的產品,但實際上摩托車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,它包含了幾乎精密制造的內容,包括壓鑄、齒輪加工等,制造摩托車的技術提升上來了,不僅可以生產高端摩托車,制造汽車、飛機的零部件也一點問題都沒有。
日本摩托車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,日本摩托車廠的發展正是日本政府對于制造業的引導和鼓勵,并逐漸伴隨消費結構進行自我升級。著名的四大摩托車廠本田、鈴木、雅馬哈、川崎等不僅僅是生產摩托車,像本田品牌在摩托車上積累的技術可以運用到汽車生產制造當中,這些日本摩托車廠還可以生產飛機零件,汽車零件,發展精密制造。所以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通過不斷的產業升級,產業扶持,而不是像中國動輒關停、整頓實施禁摩限摩的一刀切政策。
再說交通暢通和安全,以公交、地鐵、輕軌為代表的的城市公共交通是否真的方便,是否真的適應國民實際的出行需求,并不是吧。北上廣那里的交通狀況大家就算沒經歷過也從新聞上看過,出地鐵門被擠回去,孕婦被及流產也見諸報端,可見擁堵之嚴重。車輛的長距離換乘,空間的密閉,每一項都足以讓人抓狂。
時至今日,全球經濟和信息一體化的時代,妖魔化的摩托車概念早已蕩然無存。摩托車當然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,但是罪不至死啊,只管禁而不管引導,與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改善民生的初衷都是背道而馳。